甲蟲」顧名思義,是身上披覆著盔甲般的昆蟲,而這個「盔甲」,則是由昆蟲前翅特化而成的翅鞘,用以保護後翅。以學術的角度來看,「甲蟲」其實是鞘翅目(Coleoptera)昆蟲的泛稱,諸如鍬形蟲、金龜子、獨角仙、吉丁蟲、叩頭蟲、糞金龜......等等昆蟲,都是甲蟲家族的一份子。
在國外有許多的甲蟲,特別是鍬形蟲、兜蟲和獨角仙,被當成寵物來飼養,其中又以鄰近的日本地區最為瘋狂,以甲蟲為主的昆蟲商店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,飼育甲蟲的用品如枯木、木屑、腐質土還有標榜著可以延長壽命、提高產卵率各式各樣口味的果凍也紛紛商品化,使得一般上班族也能夠輕易的取
得這些飼養甲蟲的材料,再加上飼養甲蟲只需要小小的空間,在寸土寸金的日本,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,這股「甲蟲飼育風潮」目前正席捲全球,魅力無法檔。
台灣可以稱得上是昆蟲王國,光是甲蟲,就有5000種之多,全世界的鍬形蟲約有1200種,台灣就擁有53種,這些鍬形蟲和獨角仙都是科學教育和自然觀察的絕佳材料,以下則為讀者們簡單介紹鍬形蟲和獨角仙的觀察和飼養方式。
鍬形蟲的飼養:
要飼養鍬形蟲,首先必須到野外去尋找鍬形蟲,絕大多數的鍬形蟲夜晚都具有趨光性,可以利用此種特性,夜晚至郊區或山區的路燈附近去找尋;一些常見的種類如:扁鍬形蟲、深山扁鍬形蟲、兩點赤鍬形蟲、鬼艷鍬形蟲、鹿角鍬形蟲,都可以很輕易的被發現。有些種類的鍬形蟲則喜歡在白天時,在郊區的路面、林道或登山步道上爬行,如:?圓翅鍬形蟲、泥圓翅鍬形蟲和葫蘆鍬形蟲。
鍬形蟲在野外的天然食物主要為殼斗科(Fagaceae)的青剛櫟(Cyclobalanopsis glauca)、栓皮櫟(Quercus variabilis Bl.)、短尾葉石櫟(Pasanis brevicaudata)、狹葉櫟(C. stenophylloides)、長尾栲(Castanopsis carlesii);無患子科(Sapindaceae)的台灣欒樹(Koelreuteria formosana)和芸香科(Rutaceae)柑橘類植物的樹液,另外,構樹(Broussoneetia papeyrifera(L.)L' Herit. Ex Vent.)的落果也常可以吸引到扁鍬形蟲前來取食。所以只要了解鍬形蟲的習性,要在野外發現鍬形蟲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。
當您找到鍬形蟲後,必須為它佈置一個適當的產卵環境,首先,必須在野外選取一截適當的朽木,或使用商品化的朽木,將朽木置於飼養箱或整理盒中,並倒入木屑,將朽木埋入木屑中,木屑上方再放上一些枯枝落葉供鍬形蟲攀爬,每兩天以水果或果凍餵食一次即可;飼養時記得要加上通風良好的蓋子,以避免鍬形蟲夜晚趨光的習性而飛走。在飼養一段時間後,雌蟲就會鑽入木屑或朽木中產卵,卵呈米黃色球型,約2至3個禮拜即可孵化;孵化後的幼蟲則以木屑和朽木為食。經過數個月的飼養後,幼蟲會在朽木中化蛹,再經過一段時間,就會羽化成為鍬形蟲;剛羽化的鍬形蟲會蟄伏在蛹室內一段時間,稱為蟄伏期,大部分的鍬形蟲至少會蟄伏1至3個月,而後再離開蛹室尋找食物。
也有一些種類的鍬形蟲幼蟲則是以腐植土中的腐植質為食物來源,如圓翅屬(Neolucanus sp.)的鍬形蟲和深山屬(Lucanus sp.)的鍬形蟲,飼養這一類的鍬形蟲,則必須選擇腐敗程度較高的腐質土,而非木屑或朽木,尤其是飼養深山屬的鍬形蟲,更必須注意溫度的控制,一般來說最好將溫度控制在20度至22度,超過25度以上很容易造成深山屬鍬形蟲幼蟲死亡。
鍬形蟲的幼蟲若取食營養成份較高的食物,則可以飼育出較大型的個體,一旦變成成蟲,則不會因為多吃兩顆水果而長的更大。鍬形蟲雄壯的大?和多變的造型,則是讓小朋友愛不釋手的主要原因,透過飼養鍬形蟲,不但可以讓小朋友觀察到昆蟲的一生,也兼具了娛樂的效果,可以說是「一兼二顧,摸?仔兼洗褲」。
參考資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